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 资讯

争分夺秒,这所高校为战“疫”提供“硬核”支撑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 发布:2020-03-16

无痛无创,无需任何样品预处理,单个样本检测仅需3分钟,构建有效方剂中药材“指纹”图谱……在这场与新冠病毒争夺生命的战“疫”中,东华理工大学迅速部署启动新冠肺炎应急科研项目,围绕疫情检测技术、药物和防治技术研发等方面集中学校优势兵力打响科研攻坚战,瞄准当前疫情防控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开展科技攻关,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昼夜奋战研制出新冠肺炎快速检测手段

日前,东华理工大学陈焕文教授团队主动承担“新冠肺炎呼气检测方法及装备的研发与应用”的应急科研攻关项目,奋战41个昼夜研制出新冠肺炎快速检测手段。

陈焕文教授团队研制的新冠肺炎呼气检测装备.jpg

“病毒检测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一环。病毒检测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着隔离、诊断、救治等一系列工作的效率。”该校党委书记柳和生介绍,“学校陈焕文教授团队危难之时显担当,争分夺秒地把实验室搬上抗疫第一线,用新冠肺炎快速检测新成果为疫情的科学防控和发展预测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早在2007年,陈焕文就发明了一项走在世界前沿的新技术——电喷雾萃取电离质谱技术(EESI-MS),对实际样品实现实时在线质谱分析,通过分析呼气样本中所含有物质的“指纹”谱图进行快速检测。这种“呼气查疾病”的方法极大简化了疾病检查过程。

面对此次疫情,陈焕文科研团队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动请缨,依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东华理工大学江西省精密仪器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恒烑科技公司等单位在质谱精准医疗、高通量快速筛查和新冠肺炎治疗方面的优势和经验,迅速开展联合科研攻关。团队参照P3实验室负压隔离技术规范,自行设计、加工并研制了集呼气质谱检测、负压舱隔离及核技术消杀防护为一体的移动式、全天候、多场合新冠肺炎呼气质谱快检装备,创建了新冠肺炎样本直接质谱分析方法和智能数据处理软件,发明了针对重症患者进行呼气采集和炎性因子固定的专用装置。

据介绍,通过近300例临床实际样品(含咽拭子、呼气瓶样品等)分析,该装备跟核酸检测对比准确率在85.6%~95.1%之间,能在30秒内完成单人的检测和诊断,加上进出舱门和消毒时间,整个流程在三分钟以内,而传统核酸检测时间需要4小时左右,能够解决现有筛查技术耗时过长的问题。

目前,该项检测技术已经进驻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若顺利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申报认证许可,有望投入医院、车站、码头、机场等人口密集场所使用。下一阶段,团队将继续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和仪器优化改进,进一步提升测试准确率,为江西省乃至全国的新冠肺炎的防控提供快速、精准的新检测手段。

研究药材“指纹”图谱跑出中药战“疫”加速度

迅速开展针对疫情防治的中药饮片性状客观检验、有效方剂筛查、建立有效药方大数据库……在这场与病毒争夺生命的战“疫”中,东华理工大学“基于X荧光和近红外光谱的多源信息融合新冠肺炎中药饮片质量管控及有效方剂筛查系统研究”项目团队与时间赛跑,跑出了战“疫”加速度,以智慧新途径助力中医药发挥疫情防控主力军作用。

李福生工作照.jpg

项目负责人李福生教授是辐射测量领域入选的国家高层次人才,深耕X射线荧光仪器设备开发及制造多年,有着丰富的科学检测仪器研制与产业化经验。2019年8月起,团队将X射线荧光光谱和近红外光谱这两种快速检测手段结合起来,通过多源信息融合实现智能检测中药的技术,绘制出包括表征、产地、性状等在内的中药“指纹”图谱,帮每味药材“验明正身”,实现中药饮片生产的信息化管理和饮片质量的智能化检测,促进药材品质保障与标准化、生态种植及基地建设。

就在这项技术即将进入工业实验阶段之时,突如其来的疫情暴发了。为了让抗疫有良方,李福生教授团队迅速反应,勇挑重担,在梳理现有科研基础和科技成果的基础上特别推出关于新冠肺炎疫情有效方剂的中药识别。目前,针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有效方剂筛选,团队已经建立了包括枳壳、荆芥、茵陈、香薷草、蔓荆子、香附在内的十几种道地药材的“指纹”图谱,接下来将构建方剂中余下全部江西产道地药材的“指纹”图谱。

为解决抗击疫情面临的关键及紧迫性问题,团队还将利用互联网+仪器科学、AI+检测技术,进一步研究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区域协同救治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和APP,该平台建成后有利于整合区域内有效医疗资源,跨机构、跨部门协同工作,关键救治信息实时上传及无遗漏交接,做到全程质量控制,最终实现优化医疗资源利用、提升协同工作效率、防止二次感染和传播、降低死亡率、节约医保开支等目标。近日,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下达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研究应急专项项目,李福生教授的项目名列其中,学校成为被立项单位中唯一的非医学类高校及医院。

“学校将继续汇聚科研力量,持续发力推进科研攻关,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驾护航,在这场与病毒争夺生命的战‘疫’中贡献高校科研力量。”东华理工大学校长孙占学说。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

编辑:孙意坚 朱海明

初审:胡文艳 

复审:廖肇银 

终审:徐光明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
编辑:朱海明
整理发布:江教在线客户端
商务合作:0791-88801172